查看原文
其他

韩江作品集大梳理:我喜欢我的乳房,因为它没有任何杀伤力

经典文摘2019 2024年11月05日 18:19

10月10日19时,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亚洲女作家。


作家韩江,成了继2022年法国作家安妮·埃尔诺之后,第18位女性文学奖获得者。


同时,她也是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。



看似爆冷,但其实在此之前,韩江早已经在国际上获得众多文学奖项的认可——


早在2016年,她就已经凭借小说《素食者》获得了国际布克奖,成为迄今为止亚洲唯一一位布克奖得主


两年后,她的小说《白》再次提名布克国际文学奖。


《少年来了》入围国际MPAC都柏林文学奖决选短名单。


在2018年,韩国最大的网络书店yes24发起的预测诺贝尔文学奖读者票选中,韩江高居榜首,村上春树、米兰·昆德拉列第三、第四。


2022年,韩江凭借长篇小说《不做告别》,获得大山文学奖、金万重文学奖。



她勇于面对自我,勇于写出真实的生活,勇于解剖人性的欲望和弱点。


在国际布克文学奖颁奖礼上,韩江曾说:


“我在写作时,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,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,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,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。


这不仅仅是韩江本人的荣誉,更是女性的声音和表达,正在被更多人看见和聆听的证据。


她愿意为了不寻常、不服从的女性发声:


“如果被允许,我想谈谈痛苦”。


她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婚姻的刺痛:


“我之所以会跟这样的女人结婚,是因为她没有什么特别的魅力,同时也找不出什么特别的缺点。”


她以男性视角切入,撕下婚姻里男人的面具,用近乎冷酷的笔调讲述“一个女人如何被吃掉”:


“我那二十五岁之后隆起的小腹,总是令我感到自卑的短小阴jing,对她来讲都是无关紧要的事。”


她又无时无刻不在为女性发声:


“为了想活下去才离开你,因为想活得像活着一样”。



韩江小说探讨了女性、婚姻、人性、父权和暴力等深刻主题。


与其说是“女权”,不如说是展露了女性所经受的各种暴力处境与背后的反抗意识。


正如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出的颁奖词所言:“她以充满诗意的、散文式的笔触直面历史创伤,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。”


今天,诚意奉献这套《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韩江作品集》(全6册),原价332.6元,现在只需要210元!。





01


《素食者》


瞧瞧你这副德行,

你现在不吃肉,

全世界的人就会把你吃掉!



书中的女主人公英惠,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,相貌平平,着装一般,温顺、平淡。


就像千千万万的传统妇女一样,英惠完美地扮演着平凡妻子的角色——料理家务,伺候丈夫。


然而,一场血淋淋的噩梦之后,英惠突然开始拒绝吃肉,甚至拒绝为家人准备荤菜,突然地变化让身边的人措手不及,随之来自丈夫、家庭、社会和人群的暴力,让她决定变成一棵树……


电影《素食者》剧照


这是一部堪称把人类社会推向靶场的“撕裂之作”


“我扒开眼前数不尽的肉块向前走去,却怎么也找不到对面的出口。身上的白衣服早已被鲜血浸湿了。


这是一个“变态惊悚”却“诗意柔情”的故事,在韩江独有的笔触下,一场血淋淋的噩梦就此展开。


“我喜欢我的乳房,因为它没有任何杀伤力。”


但撕裂的痛苦背后,韩江也只是塑造了一个“不吃肉的女人”



看似荒诞、恐怖的故事背后,指向了一个女性想要脱离“好女儿”、“好妻子”的身份,要付出多大的代价。


英惠的行为看似癫狂,但将她视为异端的文明社会同样冷酷无情。



02


《失语者》


这副身体为了拥抱人

为了被别人拥抱而诞生



如果说《素食者》是一点点将内心撕碎,这本《失语者》就是把那个破碎的自己一针一线重新缝补起来。


书里,失去语言的女人想要用其余的感官触碰这个世界,而另一位即将失明的男人,则试图在沉入黑暗之前,和她一起寻找方向。


这也是韩江一直以来坚信的:


“人类拥有感受他人痛苦的力量。”


“我所想要呈现的是人类的尊严,‘拒绝’并不是其中唯一的方式,我们也有张开双臂去‘拥抱’的时候。”


03


《植物妻子》


冬天我已挺过

春天我满心欢喜



8个关于流浪与逃离的故事。


主人公们在喧嚣疲惫的城市夹缝中挣扎,仿佛孤儿般无依无靠。


变成“植物”的妻子,离家出走的主妇,决定出家的少女,心中怀恨的母亲,无法维持爱意的情侣。


即使他们逃到偏远海边,命运依旧将他们拉回城市,那个充满冰冷与复杂人际关系的现实世界。


韩江在书中没有一处直白地写痛苦和压抑,但字里行间传递出来的全是痛楚。





04


《白》


比起残忍、难过、绝望、肮脏和痛苦

我只想让你先看到干净的东西



韩江的作品中既有残忍,难过、绝望、肮脏和痛苦,也有光明与爱,比方说《白》。


“白是婴儿的脸,是还没有蒸过的半月糕,美得仿佛不存在这世上。”

“白是某种费力想跟自己内心的某部分决别的人。”



用她的话说,《白》表达的是:


“万物皆不会伤害或毁灭,它存在于我们的内心里。”


对于韩江来说,表达的意义并不是让人们体会暴力的残忍和不适,而是找到生活的支点。


的确,人生如小说一般,有晦暗,也有光明。


只要内心拥有温暖和力量,即使夜间行走,希望的灯火依然会照亮行进的方向。



05


《不做告别》


我虽然没有和人生和解

但终究还是要重新活下去



直击东亚母女关系困境,描绘战争与人性的深刻画像。


《不做告别》以济州岛大屠杀事件(1948年-1954年持续六年半的军、警镇压、围剿叛乱事件)为蓝本创作的。


韩国前总统文在寅看了这本书后,久久难以释怀,说:“深深体会到了事件的失落与痛苦。


说既写了惨烈的悲剧,又蕴含了黑暗中孕育的良善与勇气,充满哲思。


韩江说:


“如果说写《少年来了》时,噩梦或死亡深入我的内心经历,那么写这部小说时则是自己从死亡走向生命的经历。我认为这本小说拯救了我。


在这部小说里,主人公仁善的母亲本是个悲伤、无力、渺小的人物,但始终不断哀悼,不做告别,努力抗争,这种心境正是小说的核心。


韩江总赋予这些人物坚不可摧的壳,并在黑暗中孕育良善与勇气。



韩江的创作风格,笔触细腻、安静,又充满冷冽、压抑的意境,最后轻轻拨开雾霾,又有一丝灯火柔柔闪动,让人久久不能平复。


越是厌恶暴力,越要书写暴力。


韩江的创作动机看似矛盾,但细细剖析,却极有深意。


正如列夫•托尔思泰所说:“如果你感受到痛苦,那么你还活着。如果你感受到他人的痛苦,那么,你才是人。



06


《把晚餐放进抽屉》


如果那一天你到来

如果那天你化为爱走来

我满心都会是水蓝色



在对韩江诗集《把晚餐放进抽屉》的评价中,有一条这样写道:


“读这本小诗集的效果≈吞下一颗止痛片。”


不过相比宽解和抚慰,韩江的诗歌更接近“以毒攻毒”,直面生死和疼痛,以看似缄默的表述引发共鸣,用沉入真相的方式拨开情感迷雾。


《把晚餐放进抽屉》收录了韩江出道以来二十年间创作的60首诗作


透明的夜晚、漆黑的树木、燃烧的轮椅、镜子彼岸的冬天,在这本诗集中,她的诗歌情绪强烈、充斥着感性的意象,与她的小说一脉相承。


她曾说:


“我的写作是从诗歌开始的。我的小说与诗有很大重叠,写诗让我进入情绪。我花二十年的时间写了一本诗集,通过这种方式重新审视语言与真实的关系。任何语言、每个句子都包含着美丽和卑劣、纯洁和肮脏、真相和谎言。”



韩江总是以平静的话语,抛出最锋利的诘问:


哪里才是属于女性、属于人类的尊严?


大部分问题从未获得过回答,但韩江依然从未停止。



正如评论家所描述:“她探究的,是人类最根本的悲剧与伤痕,是绝望至极中才能感受到的那束微弱救赎之光。”


而韩江看自己,就仿佛从安徒生书中走出的女孩:


“我觉得写作就像是点燃火柴,在一旁凝视火苗燃烧,直至熄灭。”

“也许这就是小说所能做的一切。就在这凝视的瞬间,向人类和人生提问。”

《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韩江作品集》


全套六册,现货速发,正版保证


原价:332.6元

特惠:210元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经典文摘2019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选择留言身份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